动态微调引发盘中地震 三连阴是否预示调整开始
2009-08-07
分享至:

昨日,沪深两市延续前日调整走势继续震荡探底,股指分别下跌2.11%和2.08%,双双收出带上下影线的阴线。至此,大盘日线已形成“三只乌鸦”的连阴组合。市场人士普遍分析认为,央行最新出笼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中首次正式表态货币政策将动态微调,对刚刚经历了7?29震荡,已略显脆弱的市场投资心态产生一定震慑作用,盘中一度3300点告急,恐慌杀跌迹象较为明显。

  动态微调早已有之
  6月至今操作频频
  其实,在此次央行明确表态要采取动态微调之前,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家政策已然有多项微调政策出台,具体如下:
  6月30日,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正回购利率年内首次走高,3天后央票利率也开始走高,7月7日开展的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购利率分别上涨5个基点;
  7月9日,央行决定发行1000亿央票,其中包括500亿的1年期央票,1年期央票停发8个月后重启,并创去年10月以来单次公开市场操作最高发行纪录,截至7月末,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自7月9日重启以来累计上升近20个基点;
  7月14日,自该日起有媒体陆续报道央行向部分商业银行发行定向央票;
  7月17日,银监会召开2009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刘明康在会上指出要严守拨备覆盖率底线,在年内必须将拨备覆盖率提高到150%以上;并提出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对投资性住房要坚持首付高成数、利率严格风险定价和资信严格审查的原则,严格执行与借款人100%“面谈”“面签”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假按揭”、“假首付”现象的发生;
  7月30日至今,银监会接连发布《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与《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征求意见稿。银监会同时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存款准备金率充足率”,国税总局也出台了要求“加强地产等领域税收征管”等政策。
  8月6日,央行发行2009年第三十三期中央银行票据。本期票据期限3个月(91天),发行量达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750亿元。由于8月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中回笼资金1380亿元。至此,8月第一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将至少达2130亿元。央行此前反复强调的“微调”正成为现实,短期央行对市场资金面可能会保持“适度紧缩”。

  适度宽松基调未变
  微调方向重在结构
  比较一季度和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相同与不同:
  相同的一点是保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基调不动摇的再次确认,两季度报告中都明确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不同之处在于下一阶段的政策着眼点在“微调”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上。主要体现有两点:
  一、在信贷结构上,一季度的要求是“在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季度报告指出的是“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巩固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中长期看,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在信贷规模上,一季度的主要工作是“在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二季度的重点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普遍的分析认为具体参考指标一个是CPI、PPI价格指数的“拐点”,另一个则是其他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拐点”,比如美国加息预期的抬头。国海证券认为由于上半年信贷快速增长,以及国内需求的逐步回升,央行对于未来价格可能快速上升已有一定担忧。若经济或通胀超预期回升,则货币政策微调亦可能超预期事实上,7月份起央行货币政策已开始逐步微调,目前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微调,表明了货币政策确切性的结构性调整。如果未来出现超预期事项,如宏观经济超预期回升,内生性经济增长快速好转,信贷继续超预期增长,或者CPI超预期快速上行,都可能引起微调力度的加大,包括加强对银行的窗口指导,加大央票发行量以及1年期央票利率提高到2%以上,对银行控制风险能力的提高等。同时,为防控房地产价格上升过快以及炒房行为,政策也可能会对房地产市场这块的部分政策进行调整。但是,如果宏观经济及CPI回升低于预期,则微调动作的力度也可能相应减小。对于后续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月度新增信贷数据以及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包括其发行量以及利率水平等。

  政策出手影响有三
  总体效果看四季度
  货币政策动态微调对A股市场的影响,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流动性总体充裕基础没有动摇。有专家观点认为,尽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持续,但对于股市而言,人们预想中的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代已经过去。同时,超万亿的信贷资金入市也在加大股市波动的风险。不过,流动性总体保持一个宽松局面,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的环境促使股市繁荣,仍会吸引储蓄资金加盟,如果新加入的储蓄资金数量超过离场的信贷资金,则股市繁荣还会继续。
  二、对银行等权重股有一定收紧效应。申银万国研究员则表示,尽管决策层在公开场合明确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但近期的部分微调确实引发市场猜测,并或多或少形成负面影响。从近期调控和央行报告看,信贷政策出现收紧信号,短期内银行信贷将以调结构控余额为主线,长期看,资本金缺口大的股份制银行将有更大的融资诉求,从而约束未来扩张的能力。这些收紧政策一方面直接影响银行等权重股,另一方面引发市场对政策和流动性转向的担忧。政策和流动性状况暂时不会逆转,但是也要谨防微调的累积效应,市场充满猜测和分歧,多空斗争激烈,权重股跌势未尽,很难说能快速结束调整继续上攻。
  三、政策累积效应可能在四季度显现。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海通证券认为,货币政策将由“极度宽松”转为“适度宽松”。下半年,货币当局关注的焦点将从规模转向细节,二套房贷政策收紧就是这种转向的体现,未来类似的举措还有很多,目的是将货币引导到实体经济中促进经济增长,减小大量货币投放造成的负面效应。而房市、股市等受货币因素影响比较大的资产市场可能会有所调整,特别是在第四季度。
  具体就市场而言,政策对股指短期影响有限。首先,多方仍有反击实力,近期调整频繁,但多在盘中完成,很少持续超过两个交易日,且多成先抑后扬之势,显示多方占据优势,周四早盘15分钟大盘就暴跌80多点,但午后在地产股带动下弹起,尽管尾盘又遭遇杀跌,但市场做多意愿仍强,QFII加快放行,周五1.6万亿申购资金解冻,都将为多方助力;其次,板块轮动与补涨行情仍在持续,市场每天都有都有十几到几十只股票涨停,有层出不穷的热点和活跃的市场氛围,也就难以形成持续的深幅调整,向下空间有限;第三,从周四走势看,下方20日均线仍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因此,预计短期内股指将维持震荡整理格局。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