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2008年的投基策略也应早做决定,在制订投基策略时要尽量避免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按过往排名选基金
很多基民喜欢根据前一年排名来选择基金,但如果你仔细留意近两年的基金排行榜就会发现,每只基金在榜中只会各领风骚一段时间,没有谁是常胜将军。基金产品的业绩特别是股票型基金,与基础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果某只产品的投资组合正好是市场的热点,那么这只基金的业绩表现就会非常突出,排名自然会在某段时间之内快速上升。
对此,有研究员总结了靠排名选基金的三大弊端:首先,每个基金都有自己的风险收益特征,排名靠前的基金所获的高收益可能对应的是高风险,也就是说其回报的不确定性会特别高,对于风险规避型投资者而言,收益最高的基金未必是最适合的。
其次,当一个基金挤进排行榜前列时,其所投资的股票可能早已涨了一大段,在这个时点进去,不一定能享受到这些资产增值的收益,还可能损失净值。
第三,由于目前国内基金排行榜分类比较粗略,而基金产品发展却相对迅速,导致一些不同类型的基金被放在同一类型里比较,自然缺乏可比性,对投资者有一定的误导。
误区二:指数型基金最好
从1000点到6000点,大盘已经上涨了6倍,指数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也是遥遥领先于其他类型的基金。2007年,股票型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平均回报率在128%左右,而指数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达到144%,远超股票型基金收益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高收益是建立在大牛市的基础上,更是建立在一个千载难逢的单边上涨行情中。在大盘已经上涨6倍的情况下,指望其还能继续大幅上涨只能是一厢情愿。上证指数能够轻松地从1000点跃至2000点,但要想从6000点爬升至12000点,却非易事,仅是十年愿景而已。因此,一段时期内,指数型基金的表现也不可能有多大亮点。
另一方面,2008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使后市投入股市的资金有限,而大资金的介入恰恰是推动指数权重股上涨的决定性因素。2008年也许仍处牛市周期,但局部性特征越发明显,指数型基金恐怕不能再像去年那样大发神威了。
来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