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要闻
“做空”城投债大可不必
时间:2011-08-30  

6月底以来,随着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引发了市场和公众对地方债务危机的高度关注和持续担忧,而云投等涉及资产腾挪的信用事件爆发,进一步重创市场信心,债券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导致城投债券发行不畅,发行利率也被推高。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近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国务院高度重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随着各级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部分地区和领域的债务风险,在我国出现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对城投债券进行唱空或做空,是没有必要的。

从数据上看,我国地方政府负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从负债总水平看,根据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万亿元,根据此前财政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的阐述,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即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为52.25%;如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债务率为70.45%,低于100%的警戒线。而且,正如徐林所说,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政府财力增长也相应较快,政府还拥有较多的可变现资产,相对于目前的负债规模,政府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因此,从理性的角度说,过去一段时间,市场对城投债的恐慌的确有一些反应过度。

但是,我们同样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地方债务危机可能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但发生局部冲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一方面,部分县市的债务率已经超过100%,部分省级政府债务的借新还旧率超过60%;另一方面,一些短期盈利能力偏弱的行业面临着较大偿债压力,而随着近几年发行的城投债陆续到期,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偿债风险仍值得警惕。

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明确地显示出,城投债面临信任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究其原因,云投等发债企业在债券存续期内进行资产转移,极可能对债券持有人利益构成不利影响,这是造成信任危机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是根本性的原因。应该说,在中国现行的财政体系和政绩考核制度下,地方政府既有被迫举债的压力,更有主动发债的冲动,尽管发改委安排了专门的偿债均摊机制,但地方政府“本届发债下届还钱”的道德风险依然难以彻底杜绝。不可否认,城投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为各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但如今城投债所面临的信任危机明确反映出,过去那种依靠融资平台发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

不过,无论是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过度恐慌,还是投资者对城投债“用脚投票”的姿态,从某种程度上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这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到面临的潜在风险,让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和准备去应对风险。说到底,未来城投债的命运何去何从,将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和处置手段。而让人高兴的是,发改委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应该建立风险可控的规范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在制度上作进一步完善,使得城投公司能够发行真正意义上的长期市政债券;以及尽快建立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等意见,都反映出有关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然能被有效地化解。

 

来源:上海金融报